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郑艺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动态】当美术院校遭遇市场——清华美院著名艺术家座谈会

2007-10-08 16:22:56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作者:尧小锋
A-A+

  清华美院作为国内一流的美术院校,长期以来,一直在美术方面起到学术带头人的作用,涌现许多全国著名的艺术家,尤其是油画、国画、版画方面更是为全国乃至世界瞩目。《艺术市场》杂志作为文化部主管的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从创刊以来一直密切关注国内艺术品市场和学术方面的前沿课题,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目前2007年春拍在即,艺术品市场经过3年多活跃行情,油画市场走过1年多的火暴行情,目前都进入了关键发展阶段。画家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从事艺术创作和教学是其本职工作,但处在活跃的艺术品市场中,其创作和学术研究必然要受到市场的些许影响。市场给艺术家带来物质上改观和创作材料的革新,同时也给艺术家创作会带来些不利因素。那么艺术家该如何对待市场?当艺术和学术出现矛盾时,艺术家和艺术院校学生该如何权衡?等等,都是摆在艺术界人士迫切关心的问题。3月22日,《艺术市场》杂志组织了就市场和学术问题在清华美院举办了清华美院著名艺术家和学者座谈会,刘巨德、忻东旺、郑艺、李天元、王玉良、刘临、孙玉敏、陈晖、王铁牛、张敢、邱才桢等参加。

  忻东旺:今天的座谈会大家可以从不同层面来探讨。版画现在是一个尴尬的画种,有潜在的市场需求,但是现在没有多少人愿意做,大家可以先探讨版画的发展。受到艺术品市场的影响,现在我院版画专业都没有学生愿意报名,这是让人担忧的问题。

  现在,在市场的影响下,一面倒,对版画、国画没有兴趣,这肯定是一个问题。实际上,各个艺术品种很难有高下之分,是一个同步推进的过程,希望《艺术市场》杂志在这些方面能做些推动和引导工作,这样有利于院校教育和培养工作。

  孙玉敏:清华美院引进了很多优秀人才,不少油画家在目前学术和市场上都是风云人物。我是教国画的,市场开始时是国画的火,这两年,油画又比国画要强,价格也高。从教育来说,现在学生全部喜欢选油画专业,我问学生为什么都选油画专业,学生说,将来要养家糊口,想法很现实,因为油画价格卖得高呀。我说,你想得太狭隘,作为艺术专业的学生,你研究的是艺术规律,无论是东西方艺术,你研究的是最优秀的部分。将来毕业时,你可能从事国画也可能从事油画,但你都是美院的毕业生,你应该是最优秀艺术的研究者和创造者,你现在的想法太浅薄了。通过说服,现在学生又感兴趣了,我说,只要你掌握了真正的艺术规律,你从事什么艺术工作,都是好的,无论是从事油画和国画都有一个最好的基础。

  《艺术市场》杂志具有引导性,它的评论、市场见解等都艺术界都有指导意义。国画方面,市场也不错,但从事的画家极多,而且据说一些国画家一个晚上可以画一百张,我画画几个月甚至半年一张,很慢,所以市场做得不好,另外美院的画家的整个市场也做的不好,因为学院的老师太强调艺术性,担负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总是想到如何把最好的艺术教给学生,这首先自己就要从事最好的艺术,都非常严谨,考虑市场就相对少。90年代,我参加全国人物画研讨会,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我认为,进入艺术市场的作品,应该是高品位的,作为美术院校的学生创作的作品就要画那种进入美术馆和博物馆的作品,这是我们老师在追求的。作为艺术创作,经济价值与时间长短应该成正比的,如果你精力和时间到了,你就能出精品。有品位了,才具有抽藏价值,这是老师教学和创作追求的。

  老师如果不追求高格调,你怎么去教学生。现在就有一种尴尬,美术院校老师的市场有的走得好,有的不一定走得好。因为老师们不太善于运作,市场运作现在成为一们学问。(张敢:市场运作不能是艺术家能做,这是艺术经纪人做的,我们史论系准备成立个艺术管理专业,培养经纪人这方面人才。现在市场好的艺术家都不是自己做的,所以艺术家还是要多精品,这是对的。)

  王玉良:术有专攻,你画画的人去搞商业,绝对会失败的,并且画不好画,市场有市场的规律,这完全是两个行业的事。从画画的人可以从艺术水平来看,谁的画,不管市场多好,艺术水准是能评判的,当然这里面也有从角度来看的问题。但还是有其中规律,例如古画,受到公认,市场还是稳定的,如果我是收藏家,我肯定不买现在人的画,买历史上的好画,因为它数量就那么多了,我是从专业角度来选择的。收藏个人有个人的选择,市场是很难把握其中的规律,例如一些画可能因为政治的原因或是商业原因,价格会很高。中国人对艺术有一个毛病,就是特别注重官本位,他只要是官,艺术品就有人要。作为我们搞专业的人讲,我就从专业来选择,我不太看市场的,从独特的风格等艺术规律来判断其水平的高低。市场有很多毛病也有很多规律,在中国,人为的因素太多了,很多收藏家收藏艺术品看作者的头衔,看是否是主席、常务理事、理事等。我只会看艺术家作品的动人之处,不太看市场对其的评判。一些人的作品在市场排名上很高,但事实上作品还在自己的画室里,根本没有拍卖出去,只是一种炒作。学校的人为人师表,炒作的相对很少,因为那样老师会炒不起。学校的人如张仃、吴冠中等的市场都是别人在做。市场上是对商品的一种自由选择,艺术家左右不了。老师们还是老实画画、教学,争取自己学术上的高品位,市场由他去,你管不了。这几年市场不错,过去的画都是几元百元每平尺的价格,现在市场进入最好的时期,但艺术家不要忘了自己的艺术和学术品位,市场让别人去做的。

  刘巨德:这个杂志我很了解,办得很好。我有两个建议,一是,我出去看到,各个国家都有艺术博物馆,这些博物馆都是收藏家捐给国家的,俄罗斯的一个博物馆就是捐赠的,我就希望能看到能有这样的收藏家和博物馆,所以,我跟俄罗斯人接触,人家就说你们是饭馆多,我们是博物馆多,我听了挺惭愧的。我们这方面真是太弱了。如果《艺术市场》能否在这方面有引导,是功德无量的。杂志是国家的核心期刊,是影响力很大,希望杂志发挥影响力,尽快促成此事。第二,杂志应该开辟一个栏目或是一个版块,专门研究学术方面的内容,研究古今中外传世的、经典的作品和艺术家他们的的人生。这些艺术品是怎样产生的?艺术家又有怎样的人生?为什么有那么高艺术价值?艺术瑰宝是这样诞生的?如果刊登这些方面内容,杂志档次就会更高,学术引导就会更强,影响面也会更广泛,将来学习艺术的都能人手一册。

  陈晖:艺术市场杂志做的很不错,层次高高低低,前沿性和目前不被认可的艺术还没有在杂志上出现,尽管在边缘,但你能抓住,就能成为亮点。要想提高学术含金量,还要多一些正、反学术争鸣,当年张(仃)、吴(冠中)之争,引发学术上广泛深入的讨论。可开设这方面栏目,不一定要是名家,鲜明性、争鸣性就能更强。市场确实是摆在作为教师和艺术家双重身份的我们一个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要瞻前顾后,我们不像职业艺术家那样纯粹的功利,要考虑到 学术至上和 学术上的严谨,从这个层面来说,我们考虑得更多些。市场,我们无法回避,这看站在什么角度,你的定单很多了,画不过来,就可能敷衍,不在会追求新的 东西了,完全属于加工和流水作业式的了。这种是不可取的,反过来,你的学术水准越高,是不是老百姓接受就困难些,或者说是市场还看不到光明,我觉得就这个问题而言,每个人是不同的。我觉得还是应该理想和追求至上,有个主导的追求,不至于形成既要赚钱又要画好画,这是很难兼得的,要比较单纯、集中才能做好一件事情。清华美院和工艺美院1999年合并之后,艺术设计实际上是我们的优势,实际上很多艺术家不都是从正规油画和国画专业出来,而是从其他专业汇合而成的,我们这里的艺术家比较注重形式美感、不会按传统戒律进行,创作跨度比较大,这是我感觉的一个特点。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很多是走群体的路子,是中西结合的方式,所以这样派生出来的艺术,在平面语言里的一种表现方式,这是区别与其他艺术家的地方。我们这个特点比较明确,既然是从设计成长起来的从事绘画的艺术家,保持这种风格,好好发扬和深入,这就是特色。

  忻东旺:陈老师总结清华美院的特色很有道理,确实如此,例如我们一些老师画水墨画揉进了西方的透视等,都是跳出了传统体系去探索现代的表现语言。

  李穆:艺术和市场的关系很复杂,不容易说清楚,我的想法不一定很成熟。前段时间看了意大利哲学家艾柯的书,讲了一个观点我很认同,他讲,古代战争叫经典战争;现代战争叫当代战争,与古代战争不同的是当代战争没有战场和胜负,你不知道敌人在哪,也没有战场。实际上,这与艺术相对性有很接近的地方,我们过去赖于生存标准和真理,现在都不复存在了。什么叫传统、什么叫非传统、什么叫商业、什么叫艺术等,都没有一个可参照的标准和界限。在艺术教学中,我感觉到困惑,艺术中什么叫完整、什么又叫不完整。你在美国300年艺术展,你可能看到艺术的完整;你到大英博物馆中,你可能又看到不完整,而不完整恰恰为人类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杂志没有和其他杂志有明显的不同,有点浮躁,媒体在艺术家实际上有很大作用,不仅是一面镜子,反射了今天艺术市场的状况。但镜子的反映往往很不真实,我想能不能,提供既要关注现象,又要关注这些现象生成的原因,这方面媒体做的不够,往往只注重结果。西方人在博物馆看展览,不仅仅是看展览,更多的是考虑作品背后的东西。杂志要能更多地去分析产生结果的原因,例如为什么我们不能产生像梵高那样的艺术家,为什么我们的艺术家都偏向一种类型,无论是新生代还是80后等等,为什么都没有脱离过去的批判现实主义哪个结果和模式。我觉得这有许多原因,应该反映一下。对市场现象,我们不要做太多的推波助澜,应该探询更深刻的东西。为什么北京的一些画家的 作品价格很高,因为他们作为职业艺术家什么都要干,既要画画、还要办展览、写文章,自己就承担了画廊的角色,这也是导致北京一些画家作品偏高的原因,这实际上反映了一些艺术家无奈、不安和痛苦,我们应该关注这后面的东西。

  事实上,收藏家也是无奈的。清华美院的考试又快来了,为什么我们还要延续工艺美院的传统,考试一定要画线描,每次看到只是线描,然后分出好、中、差,出书,弄得好象考清华美院一定得画好线描才能通过。我们特别希望能看到新东西。就像收藏,我们的收藏家也想买新东西,但是市场上没有,一卖就是那些人的作品,在国外许多国家都卖那些作品,连国外人都有这种从众心理。媒体对这些应该有自己的立场。

  王铁牛:我是一个远离市场的画家。每个画家的经历导致他自己的定位,这个很无奈,不是说我想学如何就如何。生活所走过的路和所受的影响很难摆脱,我不属于当代艺术,大家就觉得我很传统,我学的是俄罗斯现实主义的艺术,所谓现实主义似乎是一个很过时的东西,但我很无奈,我一画,人家就把我归类。我看到谁的画又被买了一个高价,我觉得很遥远,我的画大部分被博物馆等政府行为所收藏,很多年我也很少参加全国美展,实际上我1977年就一幅画胜利油田的画参加过全国美展,80年代也参加过几次,90年代就远离了,进入了人们为我归类的所谓历史画和全景画创作,因为经常接到博物馆的任务,这种画离市场和全国美展都有距离,自己也画些小东西,都被喜欢的朋友拿走了,我也没有顾及到市场,觉得没有多大关系,但生活还不错。

  作为画家,无论是面对市场还是面对艺术,首先他都应该真诚地面对生活,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不管将来是什么,我努力了、付出了,就觉得很满足。

  关于市场,现在有很多正面的和负面的评价,市场是否能决定一件艺术价值的高低呢?我个人认为不是这样的,市场是一种商业行为,包括包装和运作,这里面就有炒作,这导致了一些惊人价格的作品在艺术品位上并非是划等号,艺术价值上也不见得是最高,这些要历史作出评判,谁能沉淀下来,谁的才是好东西。所以说当代人很难评价当代人的作品,需要后人评价,因为这里面有很多虚幻、表面的东西。对艺术品的价格,我首先要看的是作品是否值得那个价钱,不会被他价格所左右。就杂志来说,怎样在艺术品位、艺术价值上与艺术价格上作些引导,不要误导观众和读者,要很客观。市场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艺术价值和艺术价格要越接近就越健康,如果差距很大,就说明市场有问题。杂志应该坚持艺术的良知,这样就增添很多美好的东西。

  郑艺:艺术市场杂志我很熟悉,也很关注,现在相关杂志越来越多,我感觉艺术市场杂志还是领军的,是从学术和市场角度来关注艺术界,很有起色。画不能单纯从画价来决定的,从10年前来看,那时候的行画更多,现在的市场还是进步的,现在很丰富,哪个时期卖个画都不好意思,现在的市场在逐步成熟的过程中,当然想一下就完善很难。作为画家也作为为人师表的大学老师,在作品上,还是要坚持真诚的心态和真诚创作状态,很真诚的创作,往往有好的市场;如果去迎合市场,还会适得其反。画家要把握好这一点,现在风格、流派很多,让人眼花缭乱,没有统一的标准,我觉得还是要有标准,这就是坚持自己的标准,这样才能走出自己的路来。老师卖画的确对学生有影响。艺术市场杂志不仿开个栏目,专门介绍学生的作品,来吸引学生来关注杂志,培养市场的后备力量。

  李天元:艺术本身是无价的,价值是人为的原因,对于我一个创作者来说,我不懂市场,市场是有买家来决定的,从市场来说,买家决定艺术趣味。但艺术家不是为买家服务的,真正艺术家还是从自己的角度不断创作,我不特别关心市场,也看点,市场对我影响不大,我还是从自己趣味趋向来创作的。杂志很重要,艺术家是创作新作品,杂志也一样,应该介绍一些市场上难以见到的作品,让更多人去理解和接受,我觉得现在买家从经济角度考虑得多,从欣赏的角度少。我们国家艺术家多,经纪人少,杂志就要把作品介绍出来,但介绍什么呢,就要介绍新东西和市场还没有认可作品,这里面就要判断、引导。从艺术家角度来说,大多艺术家都不会因为市场而改变。

  邱才桢:艺术与市场中间环节比较多,我是研究中国古代书画史,当然我也关注当代的书画市场,古代也存在市场问题,从宋代以后,包括扬州八怪和一些民间画家都需要考虑市场。他们共同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坚持艺术理想;二是如何应对市场。例如齐白石到了北京以后,作品不被市场认可,怎么办?跟陈师曾讨论,陈告诉他,要画另一种风格,例如红花绿叶。这就是说一个有抱负的艺术家,要想达到更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当代画家,谁都不想做梵高第二、徐渭第二。单坚持艺术操守和艺术品位的话,如果不在社会上流动,不产生影响的画,他就很难进入艺术史。艺术史的选择是在已有中来选择的,否则我们动不动就要改写艺术史,不断发现大师,例如发现黄秋园、黄宾虹,他们还是幸运的。很多不在市场上流通,他就消失了,这样在生前没有获得很好的生活,也难在艺术史获得一定的地位,也就没有影响,这是很悲哀的事情。作为一个享有艺术价值追求的人来说,他本身也就难以忽略市场,当然艺术与市场之间的环节很多,西方来说,就有很成熟的体系,中国来说,这方面不成熟,还很混乱。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郑艺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